金福公司主动吸纳贫困户劳动力。(何宏生 摄)
睦丰家居公司在南圩镇爱华村建立的扶贫车间。(陆明利 摄)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仅南宁市认定的深度贫困村就有28个,居全市之首。近年来,县政协以“脱贫攻坚——委员在行动”等活动为载体,既“动口建言”,又“动手办事”,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特别是在决战深度贫困这场硬仗中,我县设立政协委员“扶贫带富”示范基地,领头开展深度贫困攻坚,让深度贫困区域的脱贫增收“提质加速”。
位于南圩社区巴店屯的桂西牛生态养殖基地,6800平方米的标准牛舍已经建成,同时,还有15600平方米的牛舍正在建设,数百头形体健美、毛色油亮的“桂西牛”正式入住。你可能想不到,这批牛的“主人”,却是分布在各个乡镇村屯的770户特困户。在脱贫攻坚战中,因大病、残疾等原因丧失劳动力或者劳动力低下的特困户是真正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如何帮助这个群体实现脱贫增收是个难啃的“硬骨头”。政协委员黄琳锋创办的广西汇生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动承担起了这个责任,该公司与770户特困户签订了代养代销桂西牛协议书,吸纳特困户“一户一增收”财政扶持资金每户3万元,为每户特困户每年代养代销3头桂西牛,特困户每年可获得收益4200元。
一边要输血,另一边还要造血。政协委员“扶贫带富”示范基地之一——广西宝塔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重点打造农民工创业园,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推广“扶贫车间”、“家庭工厂”模式,让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深度贫困村、贫困户受益,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梦想。三鑫电子公司的电子线圈加工项目让身高不足1米的“袖珍妈妈”易小眉树立了生活的自信。丈夫癌症去世后,易小眉独自一人抚养女儿,只能依靠低保金艰难度日。现在,她每天领了零部件回家自己加工,每个月能用自己的双手挣到四五百元不等。睦丰家居公司将加工厂“搬”进了大山,在丁当镇定坤村陇元才扶贫搬迁分散安置点建起了扶贫加工点,让搬迁群众利用农闲时间参与加工,每月可获得500-1300元不等的收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如今,农民工创业园引进的12家企业已经吸纳就业800多人,间接带动1500多名农民就业,成为深度贫困村屯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
在丁当镇,满山遍岭的火龙果园蔚为壮观。这片广西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红心火龙果种植基地由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创建。在一块块规整的火龙果田旁边,树立着醒目的牌子。政协委员、金福公司总经理苏秀清将之称为火龙果的“责任牌”。这是一块贫困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告示牌,上面详细标示了贫困村的村名、贫困状况、入股资金、入股项目、种植面积、分红形式等信息。2017年,该公司吸纳丁当镇和屏山乡共8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入股资金550万元,与都结乡荣朋、红光两个深度贫困村合作经营,使每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8%以上。此外,公司还主动承接扶贫小额贷款委托经营资金项目,让286户无劳动能力或劳动力少的特困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资金连续入股,实现户年均增收近4000元;在用工时优先并主动吸纳当地贫困户劳动力、贫困残疾人和生活相对困难的弱势群体,对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知识文化教育等,目前公司累计发放贫困户务工工资补贴等共计313万元……由于扶贫成效显著,金福公司获得了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奖。
“作为扶贫带富示范基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据了解,目前,县政协已在5家委员企业设立“扶贫带富”示范基地,这些企业通过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吸收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或其他资产参与合作经营等方式,带动扶贫产业健康发展,增加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在扶贫带富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彰显了政协委员积极履行职责、委员企业勇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黄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