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曲水亭街(行记二)
365365体育投注 www.yandiaomoju.com 2017-07-27 00:00
来源:县新闻传播中心   作者:吴燕琴
【字体: |  打印 | 收藏

  ■吴燕琴

  对济南的向往,最初来自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大作《一些印象》,老舍先生用诗的语言,把这个遥远的如梦如幻的中古老城,从远到近推介至我眼前:“若设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语文课本《济南的冬天》节选其中四五六七章段落,供后人教习。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所以,我两次到济南,巧合的是都在十月国庆黄金周之前。我慕名前往,游过济南三大名胜大明湖、趵突泉和千佛山,“皇上,您难道忘了当年大明湖边的夏雨荷了吗?”很多年轻人知道大明湖,是从《还珠格格》这句台词开始有印象的,大明湖是夏雨荷与皇帝邂逅的地方,可见在海岛那边写作的琼瑶女士有多钟爱大明湖。湖景精髓在于柳、荷、水,四季美景各异,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季最为宜人。湖内修理扩建整饬了很多人工景点,与其看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人造仿古景点,还不如听听湖畔老人简述“明湖夜游蛙不鸣”的奇异传说,大明湖的青蛙是不叫的,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青蛙都是不出声的,想要“听取蛙声一片”,必定徒劳无功。大明湖的青蛙或蛤蟆为什么不叫唤呢?人们穿凿附会了各种奇特的传说,在济南民间,对于大明湖蛙不鸣蛇不现的奇怪现象,有个传说,但已被证明系后人杜撰。大约清朝乾隆年间,皇帝下江南,路过济南,游览了趵突泉、千佛山等名胜后,于中午来到了大明湖畔的历下亭休息。真龙天子降临大明湖,自然惊动了湖里的各路神仙,百蛙齐鸣,众蛇会聚,大明湖上空更是鸟飞虫舞,一众生灵都希望能够一睹天子龙颜。可是已经非常疲惫的乾隆皇帝想安静休息,偏偏窗外的蛙群不知趣的凑热闹,惹得龙颜大怒,他猛拍桌子,颁下圣旨:“蛇归洞,蛙不鸣。”众生灵见龙颜大怒,立刻慌慌张张溜掉了。从那以后,大明湖里就再也见不到蛇了,也听不到蛙鸣了。另有一说是皇后起床梳妆,听得楼外的湖水里无数只青蛙呱呱地叫不停,皇后听了心烦,随口说了声:“这些讨厌的青蛙,一时不叫,让我安心梳头吧!”青蛙们听错了,误将“一时不叫”听成了“一世不叫”,因此直到现在大明湖的青蛙都不敢叫。听过也就一笑置之,权当在旅行中获得了奇闻怪谈,放松了脚步。

  在济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满城的垂柳和满城的泉水,趵突泉公园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趵突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迄今长达3543年。宋人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趵突”是跳跃奔突的意思,概括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历城县志》中对趵突泉的描绘较为详尽:“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殷雷,冬夏如一。”趵突泉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饮用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时带的是北京玉泉山的水,到济南品尝了趵突泉水后,就改带趵突泉水,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公园最受游客津津乐道的还有双御碑,为清朝康熙、乾隆祖孙两代皇帝合题,碑阳上的“激湍”二字,是1684年康熙三游趵突泉时所题,碑阴则为乾隆1748年的题诗《再题趵突泉作》。一块石碑,存留了祖孙两代皇帝的御笔,此“双御碑”又名爷孙碑,乃镇园之宝。

  难得的是我因偶然迷路还逛了曲水亭街,曲水亭街是泉城济南一条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特色老街。曲水亭街连接大明湖、百花洲、王府池子、芙蓉街,文化气息十分浓厚。它北靠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南接西更道、东望德王府北门,西邻济南府学文庙。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涌来的泉水汇成河,与曲水亭街相依,一边是青砖碎瓦的老屋,一边是绿藻飘摇的清泉,旧时临泉人家在这里淘米濯衣。现在的曲水亭街依然完整地保留着《老残游记》中“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貌。曲水亭街,叫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极富文化韵味。“三椽茅屋,两道小桥;几株垂杨,一湾流水。”街口有极简的对联,“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正是清末小说家刘鄂在《老残游记》中的神来之笔,准确道尽济南作为泉城该有的气质和风貌。

  我来到曲水亭街,是正午阳光灿烂时,街边是青砖红瓦的老屋,另一边是清澈见底的流水,水中的绿藻正享受着水的甜美,“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小溪宛如游龙穿行于宽窄巷与杨柳中,“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先生笔下的老济南,“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河道两边摆满舒适藤椅和工夫茶具,有的在喝茶聊天,有的在嗑瓜子,有的在上网,有的在发呆,各有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夕阳倒映在水塘,假如足以令你愉悦,那么爱情、美酒,或者欢笑,便也无足轻重。”清泉边的意境,应是如此光景。

  我沿着小溪流前行,看见有多个分叉口,泉眼于院子内或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流出的清泉经年不息。“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临街人家就在澄澈透凉的河水里淘米、洗衣、养鱼,汇泉成湖的地方,有人在游泳、种荷花、开饭馆,泉水在家家户户的生活里充当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一曲溪流一板桥,浣衣石面汲泉瓢。家家屋后停织女,树底横舟手自摇。小河的流水声,女人的捣衣声,孩童们的嬉戏声连同走街串巷的吆喝声,组合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市井风俗画。老济南的风情,是千百年来的传承与轮回,使得老街古旧中透出活力,平静中显出朝气。这既是诗情画意中的泉水,“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也是日常生活中的泉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眼见哗哗清泉,为朱熹的名句呈现了实例。游人可在街道转角与水边长椅停留,透过旧时光与新时代的羁绊,依稀可见老济南人的朴实生活。

  游走在石板路上,我感到丝丝阴凉,暑气尽消,似乎是身体与清泉在交融,有时柳风来得轻柔些,有时来得猛急些,令人处于想抓住又抓不住的错觉中。清代王昶在《游珍珠泉记》中描述:“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

  从曲水亭街走到芙蓉街,只有短短数百米,踱步于此,好像走过旧世纪光阴,穿行到了新时代。如今的芙蓉街专门以摆卖齐鲁小吃闻名于世,使我向往的是百年中华老字号聚丰德饭庄,民间夸口说聚丰德是天下鲁菜大师们的“黄埔军校”——凡是学做鲁菜的人,如果没在聚丰德拜师学艺,做出来的菜式就称不上正宗。它的招牌来自济南“聚宾园”的“聚”字、“泰丰楼”的“丰”字、北京“全聚德”的“德”字,组成“聚丰德”,含有取三家烹饪技艺之长的用意。当时,“聚宾园”的“爆”、“泰丰楼”的“烧”、“全聚德”的“烤”都是很有特色的美食。聚丰德开业至今,正是靠吸取众家之长,发挥自家技术力量雄厚的特点,迅速成为泉城饮食行业的佼佼者。除非不到聚丰德,若是到了,十有八九的老济南人都会热心推荐几样招牌式的鲁菜叫你品尝。糖醋鲤鱼看起来色泽金黄、乖巧可爱,吃起来外焦里嫩、香甜酸醇,不愧为经典名菜;九转大肠,微火炮制,色泽红润、质地软嫩,入口竟然能同时品尝到酸、甜、香、辣、咸五味;爆炒腰花鲜嫩带脆、滑润不腻,能把猪腰子里的臊骚味去除得干净又不影响口感,确实需要相当功力;爆三样,口感层次丰富,酱香出头、淡甜收口、里味鲜香,肝的脆嫩、肉的滑润、肚的香糯相得益彰,浓淡适宜;油旋,金黄油润,形似旋转着的圆圈,吃起来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透鼻,几乎是百年以来所有济南人舌尖上的美食记忆。浓郁正宗的古城,地道的鲁菜,有这样一间派头十足的食府与来自四海八荒的游客匹配,堪称完美体贴。

  酒足饭饱之余,我总算从迷失的旅途中找回了正途,并到达了目的地铁公祠。铁公祠坐落在大明湖北岸西端,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是为纪念明代兵部尚书、山东参政铁铉所建。史料记载明朝建文帝时,燕王朱棣南下夺权,攻至济南,铁铉率军民坚守,屡挫燕王。朱棣攻下南京,自立为帝后,铁铉终因兵微将寡,被俘遇害。后人敬其英烈,立祠纪念。铁公祠庭院式建筑,占地六千多平方米,由曲廊、三间祠堂和一座“湖山一览楼”组成。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显得古朴典雅,其中小沧浪亭颇具秀色。赞美济南泉城特色的那副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镶嵌在这里。此联句脍炙人口,使用频率相当高,到了济南,人人挂在嘴边。正因如此,使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如诗如梦,萦绕在我的心中,脑海里,耳畔。挥之不去,若去,惟有再次临泉赏荷拂柳,方可消退。

  隆安的右江河水是流淌的地表水,济南的湖水是冒出来的地下水,南北方地理环境不同,各得大自然赐予的奇观奥妙。我边走边唱,行走在曲水亭街,优哉游哉,见微知著,感受到了这条街区散发出来的悠游与祥和。







主办:隆安县人民政府,电话:0771-6522133。承办:隆安县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电话:0771-6526366
桂ICP备11001999号    桂公网安备 4501230200001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501230001         故障反馈、删帖、纠错投诉,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2014.08.05_FZ   广西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