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各乡镇风情
365365体育投注 www.yandiaomoju.com 2018-02-01 00:00
  
【字体: |  打印 | 收藏

  隆安县-城厢镇

  隆安县城厢镇成立于1984年,全镇总面积377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14个行政村,人口6.3万人。

  近几年来城厢镇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全镇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09年,全镇工业总产值 1.7亿元,农业总产值 3.07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77 元。目前全镇正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步推进。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2009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成了四大农业基地:以震东、西宁、城厢、宝塔为主的1万亩的常年菜生产基地;以大林、旺中、东安、那可、宝塔、震东为主的1万亩龙眼、1万亩板栗生产基地;以旺中、小林、东安、那可、四兴、宝塔等村为主的20000亩甘蔗生产基地。

  筑巢引凤,搞好招商引资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城厢镇形成了以金鸡滩水电工程为龙头,以宝塔工业园区为基地的招商引资格局,先后引进了隆利源丝业有限公司、桂菱农机公司、西宁避暑山庄等重点投资项目。

  路通财通。城厢镇高速路、二级路、铁路穿境而过,与秀丽的右江交汇前行,架起了城厢社会发展的交通体系。

  服务业蓬勃发展。城厢镇贸易、饭店餐饮、大众客运、电信通讯产业等服务行业不断优化升级,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隆安县-雁江镇

  雁江镇位于隆安县的西北部,地跨右江两岸,东界敏阳乡,南界与城厢、杨湾两乡相连,西北部与平果县接壤,全境呈长方形,东西走向,东西横距18公里,南北纵距9公里,总面积115.54平方公里。解放前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了隆安县远近闻名的商埠,素有"小南宁","小香港"之称。

  全镇辖1个社区、9个村民委员会,86个自然屯,17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5万人。镇人民政府建在雁江镇,距离县城约17.5公里,南百二级公路、南昆铁路穿过本镇境内,水路上通百色,下达南宁,形成比较完整的水陆交通网络,区位优势显著。

  雁江镇属丘陵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宜人,适宜发展农业、林业。全镇境内福颜、红良、雁江三个村地属右江河谷小冲积平原,其余为丘陵地带。全镇耕地面积28127亩,水田16328亩,旱地11799亩。右江以西的7个村,地势较平缓,以种植水稻、玉米、黄豆、花生、蔬菜、甘蔗等农作物为主,其中种植的优质水稻享誉县内外。右江以东的东义、东礼、渌龙三个村以土岭为主,林木资源比较丰富。主要种有杉木、松木、速生桉等林木及板栗、酸梅、柑桔、三华李等果树林,还有砂仁等名贵药材。

  本镇原为干旱地区,解放后经多年水利建设,全镇共有畜水工程51处,电灌站53处,有效灌溉面积13920亩,占水田面积的85.25%,促进粮食生产。

  雁江镇经济建设稳步发展。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23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912万元,第二产业总产值2165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2165万元。财政收入125万元。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元。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盛产水稻、蔬菜、水果、鱼类、生猪、鸡鸭、木材等。镇企业以发展砖厂为支柱,现有3家砖厂,年产达25000万块砖。小手工业小有名气,红良村那瓜、洪造两个屯几乎户户开炉打造菜刀、锄头、码钉等铁器具,产品质量好,销路广。雁江街的苏积山等7户经营农机具生产,年生产销售打谷机、玉米脱粒机等4550台。产品销往全区各地,部分已打入云南、贵州市场。旅游业初步兴起,2000年9月份,外地老板投资20万元在南百二级公路联隆路段,利用定横水库开发集饮食、娱乐、垂钓、观光等为一体的利客游娱乐村,受到县内众多游客的青睐。

  隆安县-南圩镇

  南圩镇位于隆安县城西部,距县城6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南宁80公里,境内有南昆铁路、南百二级公路、右江航道及原国道324线经过,交通便利。

  全镇辖1个社区,11个村,97个自然屯,总面积204.5平方公里,总人口38047人,共有耕地面积40219亩,其中水田21545亩,畲地18674亩。2002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335万元,粮食总产量1.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889元。该镇坚持“钱粮并举,效益为主”的方针,从本地实际出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并初步形成两大经济区域即“山区经济区域” 和“平原经济区域”,以甘蔗、香蕉、粮食生产为龙头的三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以草皮、花卉、西贡蕉、黑皮果蔗、肉牛、猪仔等特色产品为依托的特色产业已初见成效。

  隆安县-丁当镇

  丁当镇是广西隆安县所辖的一个乡镇,位于隆安县的东部,东北与南宁市武鸣县的锣圩镇和玉泉乡相邻,南与南宁市郊的那龙镇相接,西南、西北分别与本县的那桐镇、城厢镇及敏阳乡相连,镇境呈葫芦形,总面积267.5平方公里,为隆安县面积最大的镇。下辖10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共99个自然屯,202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镇总人口33049人,有壮、汉、瑶三个民族共居,其中壮族占95%。耕地总面积12万多亩,其中水田1.13万亩,旱地10.9万亩。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甘蔗、木薯、花生、红瓜子、水稻、玉米、瓜果、蔬菜等。其中蔗糖为支柱产业。

  一、区位及资源优势

  (一)、区位优势

  1、丁当镇地理位置优越,与南宁市的武鸣县、邕宁县相接壤,与那桐华侨投资区和那桐工业园紧密相连。武隆公路自西向东穿境而过15公里,途经镇政府所在地丁当、俭安、保湾、森岭等村。

  2、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5公里,离广西首府南宁市90公里。镇内公路蔗路纵横,公路村村通,蔗路屯屯通。2002年投资96万元修建了联合至镇流的四级公路,结束了联合村行路难,通车难的历史;2003年又投资95万元对丁当至华岳村道路进行提级改造,从而使丁当镇的交通更快捷、更方便。加上右江、武鸣河于镇内交汇,丁当镇更具有水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优势。

  3、丁当镇地处小平原,地域宽广,耕地面积多,属亚热带气候,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开发龙眼、荔枝、板粟、柑橙、瓜类等多种水果的理想地域。

  (二)资源优势

  1、水资源丰富。武鸣河自东向西流经境内,并与右江于镇辖区交汇,水运交通方便。鉴于此,丁当镇具有一是发展水上交通运输的潜力;二是发展河道水产养殖业,沿江的村屯可利用河面发展网箱、网围、网栏养鱼。目前全镇网箱、网围养鱼达120多个,容积达到3500多立方米。鱼年产量150多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镇对现有的鱼种进行品种改良,引进营养好、价值高的良好种鱼养殖,既满足市场需要,又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三是开发水力事业,2002年外地老板投资300万元兴建了头塘水电站并竣工并网发电,计划兴建还有华岳濑派水电站,永安水电站。

  2、矿产资源丰富。武鸣河、右江河床蕴藏着大量鹅卵石和河沙,极具开发利用价值;此外,丁当镇白马、联合一带煤炭资源丰富,原有白马煤矿曾在这里大量开采,所产煤炭销往广西区内各地。

  3、农副产品丰富。粮食年产量达1.4万吨;2002/2003年榨季入厂原料蔗达34万吨;木薯年产量6500吨,花生年产量1200吨,红瓜子年产量300吨,蜜本南瓜年产量4500吨,西瓜年产量800 吨;还有龙眼、荔枝、板粟、柑橙等一大批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的农副产品,丁当特产红瓜子、花生油曾享誉区内外。

  (三)旅游资源

  丁当镇境内的武鸣河丁当河段两岸的自然风光旖旎迷人,河水清澈透明,头塘水电站的建成更增加了一道独特的亮丽的景观,极具开发潜力;另外,境内红阳村山水的自然风光,可开发成瑶族风情、溶洞探险的旅游资源。

  二、2003年经济发展概况

  据统计,2003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完成10902万元;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粮食总产量完成1068万公斤;本榨季入厂原料蔗预计达34万元,与上个榨季基本持平;肉类总产量完成1315吨;水产品完成972吨;完成退耕还林面积850亩;全镇财政收入完成518万元,比上年增长3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85元。

  隆安县-乔建镇

  乔建镇位于隆安中南部,总面积217.5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距南宁市区80公里,境内有南昆铁路、南百(色)二级公路、右江河道贯穿,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管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7个自然屯,263个村民小组,7963户,总人口4.02万人。耕地7.5万亩。2003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3000万元,财政收入290万元,农业总产值7920万元,人均收入1820元。

  甘蔗一直是乔建镇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03年全镇甘蔗种植面积4.6万亩,入厂原料蔗19.3万吨。

  乔建的蔬菜远近闻名,目前种植面积达0.98万亩。加入大南宁后,乔建镇全力打造首府菜篮子工程,在政府的引导下,大力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发展无公害蔬菜、大棚和反季节蔬菜种植,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高投入、低产出的历史,大大提高了蔬菜的档次,产品摆上了各大超市柜台。全国各地客商常年云集乔建,将这里的蔬菜发往各大城市。

  农历“三月三”是乔建镇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三”都举行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主题的山歌、斗狗、斗鸡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了数万群众。

  乔建镇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隆安县-那桐镇

  那桐镇位于隆安县东南部,东临丁当镇,南接坛洛镇,西与古潭乡接壤,北靠城厢镇、乔建镇,镇政府所在地距南宁市区62公里,辖12个村(居)委,共53个自然屯3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万,其中城镇1万多人。

  那桐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南宁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农工商贸结合的新型卫星城镇之一。南昆铁路、南百(色)二级公路、那桐至大新县、天等县二级公路、隆安县至武鸣县公路及右江河穿境而过,是隆安东南部的经济中心。

  那桐镇各种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水电资源丰富,通讯网络遍布全镇各村屯。金融、教育、卫生等机构健全。境内共有3所中学、14所中心小学。

  那桐镇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水利灌溉发达,素有“隆安粮仓”和“水果之乡”的美称。那桐历来是隆安县最重要的经济腹地和人文重镇,近年来经济更得到长足发展。2003年农业总产值13216万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5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43元,比上年增长10%。

  那桐镇盛产水稻、玉米、甘蔗、木薯、龙眼、荔枝、香蕉、芒果等,养殖业发达,生猪、活鸡、活鸭的饲养及出栏量居全县第一。网箱养鱼在全县也占有重要地位。

  工业以淀粉、制糖、化肥、建材为主。2000年后,外资企业不断进入,工业发展迅猛。

  闻名区内外的“四月八”是那桐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四月八”吸引周边县乡十多万商家和群众参加,商品交易额达500多万元。

  隆安县-敏阳乡

  敏阳乡地属隆安县东北部,全乡土地总面积达248935亩,共设有1个居委会和5个村委会;全乡共有84个自然屯,105个村民小组,3219户13102人,全乡平时气候阴凉。林业是敏阳乡支柱产业,目前新加坡的金光集团已在敏阳乡签订了5万多亩的速生桉种植合同,并已种植了2万多亩。水果主要有酸梅、柿子等,经济作物有砂仁、生姜等。

  隆安县-都结乡

  都结乡位于隆安县西部距县城28公里。辖20个村(居)委会,196个自然屯,328个村民小组,人口3.8万。全乡总面积214.5平方公里,耕地2.98万亩,其中水田0.48万亩,旱地2.98万亩。南宁至天等公路过境20公里。

  都结乡党委、政府根据本乡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社会进步的战略目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科技投入,全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了以珍珠高粱、猪花、指天椒、黑山羊、肉鹅等为主的经济发展格局。2003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68.9万元,比上年增长8%,完成财政收入118万元,增长63.8%,农民人均纯收入1442元,比上年增加101元。

  都结乡农贸市场地处三市(南宁市、百色市、崇左市)、三县(隆安县、平果县、天等) 交界处,每逢都结圩日,这里市场内商贾云集,交易十分火爆。

  都结矿产资源以氧化锑储量较大,主要分布在龙割村的龙角、龙胆两屯及更明村的下明屯及念潭村的孔羊等屯。

  热情好客的都结人民热诚欢迎中外客商到都结创实业谋发展。

  隆安县-杨湾乡

  杨湾乡位于广西南宁市隆安县西南部,东与雁江镇接壤,南与南圩镇毗邻,西接布泉乡,北与都结乡相连。天等到隆安公路穿境而过,是周边乡镇通往县城和南宁市的必经之地。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乡辖1个居委会和7个村委会,87个自然屯15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3758人。全乡国土面积10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亩,水田和旱地约各占一半。主要盛产水稻、玉米、甘蔗、板栗、金银花、杨树菇、生猪、鱼花、肉鸽等农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一是大力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特色种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主要名优特产有:享誉区内外的优质米(那湾米),质优味美的双季板栗,清爽可口的西贡蕉,聚气凝神的金银花等。

  二是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很快。主要以建筑、建材、交运、商贸等行业为主。本乡建筑业客商老板较多,成为县内外有名的“建筑之乡”。外出劳务输出收入也是我乡一大经济收入。全乡年财政收入一百多万元。2003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67元。

  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是杨湾乡的又一大特点。这里阳光充沛,水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杨湾山水冠全隆”的美称。享誉县内外的有落差40米,每年瀑布形成期达8个月的联造村岜岑瀑布是打造旅游品牌最有潜力的景点;常年清泉不断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万朗大屯三眼泉,是打造体育训练基地、旅游品牌的好地点。无论寒暑水质物清凉的百朝龙辽地下水利渠道杨湾乡民风淳朴,地灵人杰,是人才辈出的地方。这里治安条件很好,曾三次获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民间传统活动主要有舞龙舞狮、篮球比赛、山歌锁呐演唱等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当地群众热情好客,是旅游者的理想目的地。乡党委政府热忱欢迎各地客商到杨湾开创事业,党委、政府及当地群众将竭诚为您服务。

  隆安县-布泉乡

  布泉乡位于隆安县的西南部,总面积为173.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111个自然屯,183个村民小组,人口23487人。全乡总耕地面积2.13万亩,主要作物有玉米、水稻、黄豆等。布泉乡旅游资源丰富,风光秀美,自然生态原始古朴,全年气候舒适宜人。以布泉河为轴心,沿途风光旖旎无限,有宛若人间天池的源头大坝,有"小桂林"之称的上下准田园风光,有藏龙聚气的九龙相会,更有奇幻的更望湖,不同季节,有变幻的湖光山色和万亩大草坪,其景美不胜收。布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还造就了"百丈深渊"高峰天坑及众多奇异莫测的溶洞,是探秘者神往的地方。布泉的美食独具特色,有酸鱼、酸肉、"龙须"菜、三角麦做成的各种小吃等。酸鱼、酸肉用民间秘法制成,其风味独特,堪称一绝。布泉之美还在于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神秘的那王崖洞葬和弥足珍贵的上礼天王庙28本经书,是布泉文化的奇葩。目前,布泉乡已完成"布泉山水"生态旅游规划,正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倾力发展旅游经济。

  隆安县-古潭乡

  古潭乡地处隆安县东南部,位于南宁至大新三级国防公路与天等至那桐二级公路交汇处,距县城30公里,离南宁市区70公里。全乡面积108平方公里,辖六个村民委和一个居民委,132个村民小组,5200多户,2.4万人口,耕地3.6万亩,其中水田1.3万亩,旱地2.3万亩;有香蕉、板栗、龙眼、荔枝等名优水果,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

  2002年度,全乡农业总产值完成5280万元,入厂原料蔗9万吨,粮食产量仍达7276吨,香蕉面积1.1万亩,板栗等水果面积4.8万多亩,水果产量达45万吨,财政收入完成417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880元。

  隆安县-屏山乡

  屏山乡是一个革命老区,地处大西南出口交通要道,位于隆安县的南部,著名省级龙虎山风景区就在境内,距广西首府南宁市仅100公里,乡政府所在地是隆安、大新两县交汇中心点,316国道(那桐至大新二级公路)贯穿该乡全境,水电充足,交通十分便利。全乡辖10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3479户,总人口16823人,行政区域总面积23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165亩,其中水田面积4860亩,旱地面积13305亩,有林面积53000亩。主要经济作物为玉米、稻谷、黄豆,盛产八角、砂仁、药材,是最近发展起来的黑山羊养殖基地。2002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189.54万元,比上年增长9.03%,本级财政收入97.26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24.69%,人均纯收入达到1233元。

  屏山乡旅游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境内的龙虎山风景区,经过多年建设后,现已升级为著名省级旅游风景区。仙痕洞、百奄重业洞、布学千年苦丁茶、刘家原始森林等境内诸多极具观赏性的景点亟待开发。近几年来,屏山乡党委、政府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二级公路过境和“南宁-龙虎山-德天瀑布-靖西大峡谷”线路开通的大好机遇,加快完善了“美食一条街”的建设,并积极做好屏山乡旅游景点纳入龙虎山旅游区的宣传范围,突出抓好仙痕小溶洞旅游景区的开发及其招商引资工作。







主办:隆安县人民政府,电话:0771-6522133。承办:隆安县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电话:0771-6526366
桂ICP备11001999号    桂公网安备 4501230200001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501230001         故障反馈、删帖、纠错投诉,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2014.08.05_FZ   广西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