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网讯(记者李琴 唐秋艳)5月3日,2017年中国·隆安“那”文化旅游节暨“四月八”农具节在隆安那桐镇隆重开幕,具有浓郁壮民族特色的一系列“那”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当天上午,来自区内外的游客齐聚那桐镇“那”文化广场,精彩纷呈的活动引得现场观众掌声雷动,叫好声连连。
“兴之所至,歌之舞之”,远古时代,壮家儿女们在稻田里插秧、收获之余,兴奋难已,手舞足蹈,祷祝或庆祝丰收。当天的启动仪式上,彩龙点睛、千人祭拜稻神、千人祭拜农具、舞狮表演、敬牛仪式、三界神及千人特色巡游以及“那”文化主题原生态表演再现了千百年来壮家儿女在这片土地上辛苦耕耘、播种,用汗水收割水稻的场面,展示了隆安古朴、独特的稻作文化,体现了“那”文化的习俗和渊源。
而现场最令人惊叹的是两条长约20米的稻草龙,“那”文化中的那字的意思是稻田,所以自古以来,隆安人就有用手工编织成的稻草龙在田间地头舞动祈福的习俗,人们认为“神龙”可以驱走虫害和“田鬼”,以此来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这种形式一直流传到现在。隆安县民间艺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编出了造型更完美的稻草龙。现场的两条稻草龙由龙头、龙尾和龙身组成,龙身上覆盖着1000多片龙鳞,并辅以了高耸的龙脊和两只张开的龙爪,精致的编织工艺让龙看起来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加上舞龙者娴熟的舞龙技术,两条龙在现场欢腾跳跃、辗转腾挪,令观众看得如醉如痴。
活动当天,那桐镇的街道上人山人海,县城里临时搭起了“那”美食一条街,集合了都结酸肉、布泉酸鱼、雁江米粉、雁江粉利、丁当鸡等极具隆安特色的食品,广大游客在浓郁的“那”文化氛围中品尝特色的美酒美食,感受“那”文化之乡的好客之情。
据隆安县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和体育局副局长、广播电视台台长黄涛介绍,那桐壮族农具节源于富于壮族古老的敬牛习俗,形成于明代万历、天启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该节以壮族稻作文化为依托,发展到如今以农具展销等为载体的节庆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那”文化旅游节期间,共有十万名游客前往隆安体验“那”文化。
据了解,今年是隆安“那”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的第六届。近年来,隆安县以“那”文化旅游节为平台,大力发展具有“那”文化特色的原生态风景民俗旅游,“中国‘那’文化之乡”品牌形象逐步提升,“那”独特的文化魅力正灿烂绽放。如今,隆安县已成为“中国‘那’文化之乡”的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这一具有浓郁壮民族特色的节日。在集中展现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发展面貌、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谐的社会风貌的新隆安的同时,“那”文化旅游节还将充分体现旅游与文化、经贸活动的有机结合,为区内外客商搭建商贸、引资、旅游商务平台,并举行各种休闲游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