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县获“中国‘那’文化之乡”称号
365365体育投注 www.yandiaomoju.com 2013-06-24 00:00
来源:今日隆安   作者:何宏生 摄
【字体: |  打印 | 收藏

    6月20日,我县被中国民协正式授予“中国‘那’文化之乡”称号。县委书记吴朝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赵祖明从中国民协领导手中接过了“中国‘那’文化之乡”的牌匾。这块沉甸甸的牌匾,积淀着我县源远流长的“那”文化历史,也寄托着40万隆安人民对“那”文化传承、发扬的渴望。(何宏生  摄)

    2013年6月20日,我县被中国民协正式授予“中国‘那’文化之乡”称号。这块沉甸甸的牌匾,积淀着我县源远流长的“那”文化历史,也寄托着40万隆安人民对“那”文化传承、发扬的渴望。

“那”之源证据充足
  根据现有资料确定,中国普通野生稻自然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江西、湖南、福建、台湾等8个省区的113个县(市)。经过国家组织“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四个五年计划安排的科技重点攻关项目的实施,基本弄清了我国野生稻资源的特征和特性,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其中,原产地在我们隆安县的野生稻被列入优异品种的达到33种,表明了隆安是广西普通野生稻多样性的中心。
  2012年10月3日,世界权威的英国科学杂志《自然》发表的《水稻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的构建及驯化起源》论文,证明了分布于中国广西的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最近,表明广西是最初的驯化地点,并明确宣布这一地点就在南宁的周边地区。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世界学术界以基因检测结果认定了以隆安为中心的南宁周边地区是世界稻作发源地之一。
“那”文物大量出土
  在广西南部,经常会发现一种原始文化石器,考古学界定名为“桂南大石铲”,隆安县就是其中的中心区域之一,比较典型的遗址有大龙潭遗址、谷红岭遗址等。据《文物》杂志1978年第9期刊载的“桂南出土石铲地点统计表”,文中列有大石铲出土的地点共60处,当中仅隆安县就占了15处,占总数的25%。大石铲的大量出现,表明了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及耕作技术的进步。这也表明,在隆安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使用大石铲的居民已过着相对长久的定居生活,开启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稻作农业。
“那”气候温热湿润
  隆安县位于北回归线偏南,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冰雪少见,雨量充沛,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喜热喜湿的水稻生长。
  隆安县平原面积478.6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1%,海拔高度80-150米。这些平原分为冲积平原、溶蚀平原和剥蚀堆积台地,分布在全县各乡镇,而以罗兴江流域、渌水江流域和右江流域最为平坦,这里水土条件好,光照比较充足,很适宜水稻的种植和生长,为隆安大龙潭一带的野生稻生长和人工栽培水稻成为可能。
“那”地名无处不在
  一直以来,壮侗语民族以稻作为主,他们居住的地方往往与稻田连在一起,而且生活也与稻田息息相关,因而他们聚居的村落(一般称为“板”、“曼”、“班”)常以他们俗称的各类田命名。1993年版《隆安县志》根据1982年普查统计的13个乡镇共1232个自然村屯,当中含有“那”、“纳”地名的自然村屯共有138个。有学者认为,“那”(田)是伴随着稻作农业的生产而出现的,是稻作文明的产物和标志。而以“那”命名的一个个地名,则是把这一标志变成一个个活化石。“那”字地名的出现,是与稻作农业的出现联系在一起的,是稻作文明出现的历史印记,它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壮族稻作农业文化的本来面目。
“那”习俗古朴神秘
  隆安有很多风俗习惯与水稻息息相关。我县多个地方的人生礼仪如满月礼、婚礼、寿礼、葬礼等,都与稻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婴儿满月时,要蒸糯米团分发给亲戚朋友;女儿出嫁时,娘家人要为她举行“散花”仪式,一位福禄双全的长者把爆米花、棉籽撒到新娘身上,祝愿新娘出嫁后“有米有棉,有吃有穿”;老人去世先在其嘴巴里放上几粒糯米和一枚硬币,棺头灵桌上要供一碗米饭……可以说,隆安壮族的人生礼仪都离不开稻谷。
  我县很多流传已久的节日都与水稻有关,有的是为种植水稻的农具而举行,有的是为祭祀稻神而举行,有的是为祭奠帮助人类度过种稻难关的异类而举行,有的则是为祈雨种稻而举行。比较著名的节日有那桐“四月八”农具节、乔建“六月六”芒那节等。隆安壮族崇拜多神,很多信仰习俗都与稻作农耕文化有密切关系,最为典型的是蟾蜍崇拜、鸟崇拜和蛇崇拜等。
“那”美食丰富多样
  隆安壮族以米饭为主食,偏爱和擅长制作大米食品,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形成了100多种精美的大米食品,如米饭、米粥、米粉、米糕、米花、粽子、糍粑、汤圆、米饼、灌肠、米酒等等,反映了长期稻作生产积淀而形成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
  可以说,“那”文化已经渗透进了隆安人民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千姿百态的“那”文化在隆安大地上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动人魅力。

出土石铲.JPG

《稻神舞》 何宏生.JPG

金色田园(都结三乐).jpg






主办:隆安县人民政府,电话:0771-6522133。承办:隆安县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电话:0771-6526366
桂ICP备11001999号    桂公网安备 4501230200001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501230001         故障反馈、删帖、纠错投诉,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2014.08.05_FZ   广西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