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隆安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隆安县残疾人联合会 2017-05-18 00:00来源:隆安县残疾人联合会  
【字体: 推荐给好友 | 打印 | 邮件订阅 | 收藏

各乡镇人民政府,隆安华侨管理区管委会,县直有关单位:

    现将《隆安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隆安县残疾人联合会                 隆安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隆安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隆 安 县 教  育  局

 

                                    20175月12日


隆安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

实施方案(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残联、卫计委、扶贫办、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残联字〔201652),进一步做好我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一)总体目标

2020年底,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0%以上。

(二)年度目标

以上一年度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动态更新数据为基数,确定全县本年度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并逐年提高,至2020年达到80%以上。

二、工作体系

(一)组织管理体系

县残联、卫计、扶贫办、民政、人社、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共同组织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职责分工如下:

县残联:牵头制定隆安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督导各乡镇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进度,做好年度任务执行情况的汇总和反馈工作;与卫计、教育等部门共同成立隆安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专家技术指导组,确定残疾人康复评估机构和康复服务机构(含医疗机构,下同)的标准及机构目录,开展技术培训;开展宣传工作。

县卫计局:共同制定隆安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建立隆安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专家技术指导组、确定残疾人康复评估机构和康复服务机构;将残疾人康复服务融入深化医改大局,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考核内容,结合健康扶贫工程,对贫困残疾人实施分类救治,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加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康复技术培训。

县扶贫办:共同制定隆安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将贫困残疾人纳入脱贫攻坚规划,结合精准扶贫十大行动和专项扶贫工程,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协调实施,重点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施帮扶。

县教育局:共同制定隆安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建立隆安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专家技术指导组、确定残疾人康复评估机构和康复服务机构;在职责范围内,共同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

(二)技术指导体系

残联、卫计、扶贫、教育等有关部门共同组织成立由相关学科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为制定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确定定点康复评估机构和康复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成效评估。

(三)精准康复服务小组

每个村(社区)必须配备一名村(社区)康复协调员(可以在各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医生、村干中委任配备),与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医生共同组成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小组。

三、工作措施

(一)制定隆安县基本康复服务目录和补贴标准

在《广西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2016年版)》的基础上,县残联、卫计等部门统筹上级财政资金及残疾人康复专项资金等相关医疗救助项目专项资金,制定《隆安县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2016年版)》(附件3),明确各服务项目最低补贴标准。

(二)确定定点康复评估机构和康复服务机构

1.确定县级定点康复评估机构。根据自治区制定的康复评估机构准入标准,县残联会同县卫计局确定本县内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作为县级康复评估机构,开展康复评估。对县级康复评估机构不具备评估能力的项目,由县残联会同县卫计局上报市级、自治区康复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确保基本康复服务项目中设置的每一个服务项目都有对应的定点康复评估机构。

2.确定定点康复服务机构。根据自治区制定的定点康复服务机构准入标准,县残联会同卫计、教育等部门共同确定本县内定点康复服务机构,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安排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确保每个康复服务项目都有相应的定点康复服务机构。

(三)统筹安排残疾人康复资金

县残联负责向县人民政府申请残疾人康复专项资金,并统筹中央、区、市等上级财政资金和专项资金,依据本县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康复需求状况,做好资金分配方案。

(四)开展康复服务

1.入户。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小组成员采取入户或集中访问的方式,对照《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对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初步评估,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发放《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手册》(附件4)。对于康复需求明确的残疾人,可直接转介至康复服务机构;对于不能确定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将其转介至县、市、区确定的二级评估机构。

2.评估。需要进一步评估的残疾人,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手册》到县(市、区)确定的一级康复评估机构接受评估。一级康复评估机构对残疾人实施康复需求评估后,按照评估结果选择康复服务项目,提出转介意见,并填写《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手册》。对一级康复评估机构不具备评估能力的项目,按照自治区、市相关要求,由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小组或一级康复评估机构将残疾人转介至二级康复评估机构,由二级康复评估机构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康复服务项目,提出转介意见,并填写《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手册》。对于行动不便或地处偏僻地区的残疾人,可由县级残联组织康复评估机构入户或集中对残疾人进行评估。

3.申请服务卡。接受评估后的残疾人或其监护人依据评估机构转介意见,填写《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补助申请审批表》(附件5),向县(市、区)残联申请残疾人康复服务补助,县(市、区)残联根据自治区、市下达的残疾人康复服务项目全额补助任务指标和残疾人家庭经济状况,审核确定补助额度(全额补助或定额补助),发放《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卡》(附件6)。

4.实施康复服务。残疾人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手册》、《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卡》到定点康复服务机构接受康复服务。定点康复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制定个性化康复服务方案,建立康复服务档案,依据《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5.费用结算。已纳入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范围以及列入政府相关部门医疗救助工程的康复服务项目,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或政府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先行结算,残疾人自负部分由各地根据残疾人康复资金状况确定补助标准。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政府部门医疗救助工程的康复服务项目,由自治区统一招标的,在残疾人确认接受康复服务后,由自治区残联与定点康复服务机构直接进行结算;由市统一招标的,在残疾人确认接受康复服务后,由市残联与定点康复服务机构进行结算;其他全额补助康复服务项目,在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后由定点康复机构凭康复服务卡和相关服务证明,与县(市、区)残联进行结算;实行定额补助的,由残疾人垫付相关费用,康复服务机构出具发票,残疾人凭发票和相关服务证明到县(市、区)残联报销费用。

(五)信息报送与管理

各乡镇按要求组织村(社区)康复协调员定期汇总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情况,填写《残疾人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情况汇总表》(附件7),并将相关信息录入残疾人康复台账和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数据库。县残联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审核后报送市残联康复科。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隆安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县残联理事长、县卫计局局长、教育局局长、扶贫办主任担任,成员由县残联副理事长、县财政局副局长、卫计局副局长、教育局副局长、扶贫办副主任和各乡(镇)乡(镇)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县残联,办公室主任由县残联理事长兼任,副主任由县残联副理事长、县卫计局副局长兼任,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精准康复服务工作,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纳入脱贫攻坚、深化医改、健康扶贫工作大局,列为政府民生实事加以推动;要结合实际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层层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各部门要承担主体责任,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纳入政府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考核管理,将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部门职责,实现部门专项规划和精准康复服务有效衔接,对涉及残疾人康复的各类资源、项目、措施统筹安排,做好资金安排、政策衔接、项目落地、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确保精准康复服务落实到位。

(二)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康复服务资金稳定持续投入机制。要按照《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2016—2020年)》要求,依据自治区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将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基本康复服务经费足额到位。要充分预期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逐年增长的趋势,多种渠道增加投入,注重运用市场化办法,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创新残疾人康复资金使用方式,争取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残疾人康复。

(三)提升服务能力

发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的设施、人员、技术资源作用,形成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鼓励、扶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康复机构和康复服务组织,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训练和支持性服务。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残疾人康复服务中。残疾人康复机构要重点做好精准康复服务目录中支持性服务,指导基层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协助县残联做好精准康复服务工作的信息管理、工作评估等工作。

(四)创新工作方式

各乡镇、各部门要以满足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为重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协调相关部门,在落实现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政策基础上,积极争取在城乡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中更多惠及残疾人,提高残疾人医疗和康复保障水平。统筹配置和使用各部门相关资金、项目,提高使用效率,形成合力,优先保障残疾儿童和贫困残疾人能够得到有质量的基本康复服务。要做好精准康复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工作的衔接,形成合力,提高精准康复服务实际效果。整合现有资源,将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与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残疾人证评残等工作相结合,结合实际,提高效率,减轻基层工作量。

(五)加强基层培训

要加强对残联、卫计和定点康复评估机构、康复服务机构管理人员的工作培训,使其深入理解精准康复服务的主要精神,掌握工作流程和各项要求,做好精准康复服务的具体实施。重点做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小组成员培训,不培训不上岗,突出培训的经常性和实用性,确保熟练掌握服务流程、康复政策信息和基本康复知识,重点掌握针对残疾人康复需求给予适宜的服务。

残联要组织残联系统及定点民办康复机构专业人员的实用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工作。卫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要支持县级定点康复机构医务人员定期参加残疾人康复业务培训,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内容中,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在残疾人社区康复中的作用。

(六)加强规范管理

加强各级各类定点机构的管理,县残联、卫计部门要结合国家、自治区制定的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定点机构准入标准、服务规范,合理确定各类定点康复评估机构和康复服务机构。健全完善各项手续及管理制度,签订机构服务协议,明确服务标准,建立定期考评制度,完善定点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制度,确保服务质量,激发服务活力。提高精准康复服务效率,促进部门业务整合,充分利用好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残疾人证评残、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等工作的基础和现有成果,实现部门数据、评估资源对接共享,减少重复入户和评估,为制定本地服务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加强残疾人康复信息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加强各级相关部门和定点康复评估机构、定点康复服务机构、精准康复服务小组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安保意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调取和提供信息。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公开、传递残疾人精准康复信息,杜绝残疾人个人信息泄露,防止损害残疾人利益的事件发生。

(七)加强宣传引导

要充分借助各种主流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准确解读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的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大力宣传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有效举措,全面展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营造全社会关心残疾人康复的良好氛围。要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充分利用各级广播网络、各种传播媒体以及集市等,向农村居民普及康复知识和发放宣传资料,在各级各类康复机构设立康复科普知识宣传栏,组织开展知识讲座等活动。要加强对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宣传和培训,特别注意搜集和大力宣传残疾人通过接受康复服务改善身体状况、恢复身体功能的鲜活实例,增强残疾人主动参与康复的信心和积极性。要突出典型引导作用,搜集、报道、推广各地各部门实施精准康复服务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服务成效明显、贡献突出的部门、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集中宣传,按照有关规定适时予以表彰。

(八)加强督导检查

建立精准康复服务督导检查制度,每年组织专家对各康复服务机构进行抽查,督导检查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经费支持依据。2020年,依据国家十三五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工作总结评估要求,开展总结评估工作。同时各相关部门要定期对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工作进行自查。建立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工作信息通报制度。根据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数据库,定期通报全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工作任务完成进度、工作动态、典型经验。

(九)加强经费管理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定期组织自查。专项资金支出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专项资金支付管理,要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依据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费用结算有关要求,及时向康复服务机构执行经费拨付。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要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要做到权力到哪,监督到哪;资金到哪,监管到哪;制度漏洞在哪,补救措施到哪;违纪到哪,查处到哪。要定期抽查康复项目的申报、审核、审批和资金拨付、使用、分配等环节中,是否存在以权谋私、虚报冒领、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要按照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于次年6月底前,向社会公告上一年度专项资金分配使用和执行情况。

 

附件:1. 隆安县残疾人一级评估机构及一级康复机构名单

2. 20162020年隆安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任务分解表

3. 隆安县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及补贴标准

2016年版)

4.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手册

5.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补助申请审批表

6.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卡

7. 残疾人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情况汇总表

 

 


 

附件1

 

隆安县残疾人一级评估机构及一级康复机构名单

 

一、一级(县级)评估机构

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县残联康复服务中心、县特教学校、县乡(镇)养老院、县乡(镇)救助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各类康复机构、托养中心、助残组织等合法注册登记的社会服务机构。

二、一级(县级)康复机构

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县残联康复服务中心、县特教学校、县乡(镇)养老院、县乡(镇)救助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各类康复机构、托养中心、助残组织等合法注册登记的社会服务机构。


附件2

2016年-2020年隆安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任务分解表

乡镇

2016年在册残疾人数

康复需求人数

2016-2020年总任务数

其中

辅具适配服务

基本康复服务

城厢

1634

876

701

158

543

南圩

1304

815

652

148

504

雁江

682

447

358

80

278

那桐

1126

742

594

138

456

乔建

1042

737

590

138

452

丁当

722

358

286

65

221

古潭

544

343

275

63

212

都结

1350

633

506

113

393

布泉

597

350

280

63

217

屏山

386

251

201

45

156

浪侨

106

75

60

13

47

合计

9493

5627

4503

1024

3479

                                                                            -12 -

附件3

 

隆安县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及补贴标准(2016年版)

 

残疾类别

服务对象

服务项目

服务内容及标准

支付方式

康复专项经费最低补贴标准

视力残疾

盲人

白内障复明手术  

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做好术后护理。标准参见《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光明工程等政府部门项目资金/自费

 

辅助器具适配及服务

盲杖。每3年评估调换1次。

康复专项/自费

普通盲杖

0.015万元/

多功能超声波盲杖

0.05万元/

盲文写字板和笔

0.012万元/

盲用手表

0.01万元/

盲用电脑软件

0.08万元/

定向行走及适应训练

功能评估;定向技能及行走训练,每周1次,每次2小时,训练时间不少于2个月;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每周1次,每次2小时,训练时间不少于2个月。

康复专项/自费

功能评估

0.03万元/.

定向行走训练

0.32万元/

支持性服务

中途盲者心理疏导,盲后半年内,每月不少于1次。

康复专项/自费

0.15万元/

视力残疾

低视力者

辅助器具适配及服务

基本型远距离助视器、近距离助视器;助视器适应性训练。

每年评估1次,视情况予以调换。

康复专项/自费

听书机

0.08万元/

光学放大镜

0.01万元/

眼镜式助视器(近用)

0.02万元/

单筒望远镜

0.012万元/

眼镜式助视器(远用)

0.05万元/

视功能训练

功能评估;视觉基本技能训练(含固定注视、定位注视、视觉跟踪与追踪、视觉搜寻训练),训练时间不少于1个月。

康复专项/自费

功能评估

0.03万元/

视觉基本技能训练

0.15万元/

听力残疾

0—6

儿童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及服务

1.植入人工耳蜗。标准参见《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2013年版)》(中华医学会编著)。

2.单耳佩戴人工耳蜗;第一年调机不少于3次,之后每年调机不少于1次。

基本医保/医疗救助/政府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康复专项/自费

7.25万元/

助听器适配及服务

1.助听器。双耳配戴;每年助听器调试不少于2次。                           

2.助听器辅助材料。耳模,每半年评估1次。电池,每日自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更换耳模、电池。

康复专项/自费

0.57万元/

听力残疾

0—6

儿童

听觉言语功能训练

人工耳蜗术后:功能评估,至少提供2次听觉、言语康复能力评估(术前1次,术后1次);康复训练,根据评估结果,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全日制康复训练每天单训不少于30分钟,小年龄及入普幼等非全日制康复训练的儿童,每周单训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康复专项/自费

1.6万元/学年/

听觉言语功能训练

双耳配戴助听器:功能评估,至少提供2次听觉、言语康复能力评估(适配前1次,适配后1次);康复训练,根据评估结果,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全日制康复训练每天单训不少于30分钟,小年龄及入普幼等非全日制康复训练的儿童,每周单训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康复专项/自费

1.4万元/学年/

支持性服务

儿童家长康复指导、心理辅导、康复咨询等服务。每年家长康复指导不少于10个月,每月至少服务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康复专项/自费

190/学年/

听力残疾

7—17

儿童

辅助器具适配

及适应训练

助听器,双耳配戴,适配后第一年助听调试不少于2次,之后每年助听调试不少于1次;助听器适应性训练,训练时间不少于1个月,每周至少服务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康复专项/自费

0.3万元//

支持性服务

家长康复指导、心理辅导、康复咨询等服务,每半年至少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康复专项/自费

0.1万元//

成人

辅助器具适配

及适应训练

助听器,至少1耳配戴助听器,适配后第一年助听调试不少于2次,之后每年助听调试不少于1次;助听器适应性训练,训练时间不少于1个月,每周至少服务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康复专项/自费

0.6万元//

肢体残疾

0—6

儿童

矫治手术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足畸形、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导致严重痉挛、肌腱挛缩、关节畸形及脱位、脊柱裂导致下肢畸形等矫治手术。其中1.0万元为手术补助、0.6万元为术后2个月的康复训练补助、0.12万元为术后辅助器具补助标准参见《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基本医保/医疗救助/政府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康复专项/自费

1.72万元/

肢体残疾

0—6

儿童

辅助器具适配及服务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配基本型假肢、矫形器、轮椅、助行器具、坐姿椅、站立架等辅助器具,提供使用指导;每半年评估1次,必要时更换。

康复专项/自费

小腿假肢

0.5万元/

膝离断假肢

0.6万元/

大腿假肢

0.8万元/

髋离断假肢

0.8万元/

前臂手

0.4万元/

上臂假肢

0.6万元/

肩部假肢

0.8万元/

前臂肌电假肢

1.2万元/

矫形鞋

0.06万元/

足矫形器

0.08万元/

踝足矫形器

0.1万元/

膝踝足矫形器

0.2万元/

脊柱矫形器

0.5万元/

坐姿椅

0.15万元/

坐姿保持装置

0.06万元/

儿童轮椅

0.15万元/

儿童站立架

0.12万元/

儿童助行器

0.04万元/

肢体残疾

0—6

儿童

运动及适应训练

功能评估(含运动功能、语言、日常生活、社会参与能力等);康复训练,包括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语言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社会参与能力训练等,根据评估结果,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全日制康复训练每天单训不少于30分钟,小年龄及入普幼等非全日制康复训练的儿童,每周单训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康复专项/自费

1.2万元//

支持性服务

儿童家长康复知识培训、心理辅导、康复咨询与指导等服务。每年家长康复指导不少于10个月,每月至少服务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康复专项/自费

1.2万元//

7—17

儿童及

成人

辅助器具适配及服务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配基本型假肢、矫形器、轮椅、助行器具、生活自助具等辅助器具,提供使用指导;每3年评估1次,必要时更换(7—17岁儿童每年评估1次)。

康复专项/自费

小腿假肢

0.5万元/

膝离断假肢

0.6万元/

大腿假肢

0.8万元/

髋离断假肢

0.8万元/

前臂手

0.4万元/

上臂假肢

0.6万元/

肩部假肢

0.8万元/

前臂肌电假肢

1.2万元/

肢体残疾

7—17

儿童及

成人

辅助器具适配及服务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配基本型假肢、矫形器、轮椅、助行器具、生活自助具等辅助器具,提供使用指导;每3年评估1次,必要时更换(7—17岁儿童每年评估1次)。

康复专项/自费

矫形鞋

0.1万元/

足矫形器

0.08万元/

踝足矫形器

0.1万元/

膝踝足矫形器

0.2万元/

脊柱矫形器

0.5万元/

普通轮椅

0.06万元/

功能轮椅

0.12万元/

手摇三轮车

0.15万元/

电动四轮轮椅

0.8万元/

防褥疮座垫

0.05万元/

助行器

0.03万元/

腋拐

0.02万元/

肘拐

0.02万元/

护理床

0.25万元/

防褥疮床垫

0.2万元/

座便椅

0.02万元/

日常生活类辅具

0.01万元/

肢体残疾

7—17

儿童及

成人

康复治疗及训练

功能评估(含运动功能、认知能力、日常生活、社会参与能力等);康复治疗及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肢体综合训练、认知训练等,每月训练不少于1次,每次30分钟。

康复专项/自费

0.1万元//

支持性服务

重度肢体残疾人日间照料、长期护理、居家护理等服务。

康复专项/自费

190//

智力残疾

0—6

儿童

认知及适应训练

功能评估(含认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康复训练,包括认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根据评估结果,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全日制康复训练每天单训不少于30分钟,小年龄及入普幼等非全日制康复训练的儿童,每周单训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康复专项/自费

1.2万元//

支持性服务

儿童家长康复知识培训、心理辅导、康复咨询与指导等服务。每年家长康复指导不少于10个月,每月至少服务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康复专项/自费

1.2万元/学年/

7—17

儿童及

成人

认知及适应训练

功能评估(含认知、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康复训练,包括认知、生活自理、职业康复训练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康复专项/自费

0.1万元//

支持性服务

重度智力残疾人日间照料、长期护理、居家护理等服务。

康复专项/自费

190//

精神残疾

0—6
孤独症

儿童

沟通及适应训练

功能评估(含言语沟通、社交能力、生活自理等);康复训练,包括言语沟通、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根据评估结果,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全日制康复训练每天单训不少于30分钟,小年龄及入普幼等非全日制康复训练的儿童,每周单训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康复专项/自费

1.2万元//

支持性服务

儿童家长康复知识培训、心理辅导、康复咨询与指导等服务。每年家长康复指导不少于10个月,每月至少服务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康复专项/自费

1.2万元/学年/

7—17

孤独症

儿童

沟通及适应训练

功能评估(含言语沟通、情绪和行为、社交能力、生活自理等);康复训练,包括言语沟通、情绪和行为、社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根据评估结果,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康复专项/自费

0.1万元//

支持性服务

儿童家长康复知识培训、心理辅导、康复咨询与指导等服务,每半年至少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康复专项/自费

190//

成年精神残疾人

精神疾病治疗

精神病治疗基本药物;重症急性期患者住院治疗。标准参见《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基本医保/医疗救助/政府相关部门项目资金/自费

 

精神残疾

成年精神残疾人

精神障碍作业

疗法训练

功能评估(含生活自理、社会交往、体能等);作业疗法训练,包括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家务活动训练等,每月不少于1次,每次训练不少于30分钟。

康复专项/自费

0.12万元//

支持性服务

生活自理、心理疏导、日间照料、工(娱)疗、农疗、职业康复等服务;每月随访1次。

康复专项/自费

0.6万元//

注:1.已纳入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范围以及列入政府相关部门医疗救助工程的康复服务项目,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或政府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先行结算,残疾人自负部分由各地根据自治区确定的最低补助标准及本地残疾人康复资金状况确定补助标准。未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政府部门医疗救助工程的康复服务项目,由自治区统一招标的,在残疾人确认接受康复服务后,由自治区残联与定点康复服务机构直接进行结算;由市统一招标的,在残疾人确认接受康复服务后,由市残联与定点康复服务机构直接进行结算;其他全额补助康复服务项目,在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后由定点康复机构凭康复服务卡和相关服务证明,与县级残联进行结算;实行定额补助的,由残疾人垫付相关费用,康复服务机构出具发票,残疾人凭发票和相关服务证明到县残联报销费用。2.标注“※”的服务项目必须配套提供其他相应服务才能视为获得康复服务,低视力者适配助视器后须提供视功能训练,0—6岁听力残疾儿童适配人工耳蜗或助听器后须提供听觉言语功能训练,0—6岁肢体残疾儿童接受矫治手术后须提供运动及适应训练和必要的辅助器具。


附件4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手册

封面:

 

残疾人精准康复

             册       

 

 

封二:

 

小二寸彩照

 

服务手册使用说明

1.本手册由****残疾人联合会统一印制,由社区康复协调员发放给残疾人。

2.本手册包括残疾人基本信息、康复需求评估与转介记录和康复服务情况记录。

3.本手册由残疾人或其亲友妥善保管,作为接受精准康复服务凭证。

4.本手册不得转借他人,遗失请及时补办。

                            残疾人联合会(盖章)

第一页:

残疾人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民族

 

电话

 

家庭住址

    省(区、市)   市(地、州、盟)

    县(市、区)           

监护人姓名

 

电话

 

与残疾人关系

 

残疾类别

视力□ 听力□ 肢体□ 智力□ 精神□(多重残疾可多选)

残疾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未定级□

身份证号

 

残疾人证号

(持证必填)

 

??????

注:1. 本页由社区康复协调员填写;

2. 非持证残疾儿童可不填写残疾人证号。

第二页至第六页:

康复需求评估与转介记录

康复需求:

 

转介意见:                     

 

评估人:                          评估时间:              

康复需求:

 

转介意见:                         

 

评估人:                          评估时间:              

注:1. “康复需求参照附表1《康复服务目录》中的服务项目填写;

2. 转介意见依据本县《残疾人精准康复定点评估机构和康复机构目录》填写;

3. 本页由评估机构填写。

第七页至第十六页:

康复服务情况记录

服务项目:

 

按服务内容和标准提供服务:是□  否□

服务机构名称:                      服务人员签字:                                    

残疾人或监护人签字:                日期:

服务项目:

 

按服务内容和标准提供服务:是□  否□

服务机构名称:                      服务人员签字:                                    

残疾人或监护人签字:                日期:

注:1. “服务项目内容参照附表1填写;

2. “按服务内容和标准提供服务中所指服务内容和标准依据本县《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中的服务内容和标准

3. 残疾人或监护人在其接受服务后须在相应栏签字确认。

4. 本页由康复服务机构填写。

 

第十七页:附表1

第十八页: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2016年版)

封三:

封底:


附表1

 

康复服务目录

 

残疾类别

服务对象

服务项目

视力残疾

盲人

白内障复明手术  

盲杖及其他辅助器具

盲人定向行走及适应训练

中途盲者支持性服务

低视力者

助视器适配及服务

视功能训练

听力残疾

0—6岁儿童

0—6岁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及服务

0—6岁听力残疾儿童助听器适配及服务

0—6岁听力残疾儿童听觉言语功能训练

0—6岁听力残疾儿童家长支持性服务

7—17岁儿童

7—17岁听力残疾儿童助听器适配及适应训练

7—17岁听力儿童家长支持性服务

成人

成人听力残疾助听器适配及适应训练

肢体残疾

0—6岁儿童

0—6岁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

1.0—6岁肢体残疾儿童假肢适配及服务                          2.0—6岁肢体残疾儿童矫形器适配及服务                           3.0—6岁肢体残疾儿童其他辅助器具适配及服务

0—6岁肢体残疾儿童运动及适应训练

0—6岁肢体残疾儿童家长支持性服务

7—17岁儿童及成人

1.7—17岁肢体残疾儿童及成人假肢适配及服务        
2.7—17
岁肢体残疾儿童及成人矫形器适配及服务
    
3.7—17
岁肢体残疾儿童及成人其他辅助器具适配及服务

7—17岁肢体残疾儿童及成人康复治疗及训练

7—17岁重度肢体残疾儿童及成年重度肢体残疾人支持性服务

智力残疾

0—6岁儿童

0—6岁智力残疾儿童认知及适应训练

0—6岁智力残疾儿童家长支持性服务

7—17岁儿童及成人

7—17岁智力残疾儿童及成人认知及适应训练

7—17岁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及成年重度智力残疾人支持性服务

精神残疾

0—6岁孤

独症儿童

0—6岁孤独症儿童沟通及适应训练

0—6岁孤独症儿童家长支持性服务

7—17岁孤

独症儿童

7—17岁孤独症儿童沟通及适应训练

7—17岁孤独症儿童家长支持性服务

成年精神

残疾人

成年精神残疾人精神疾病治疗

成年精神残疾人精神障碍作业疗法训练

成年精神残疾人支持性服务

注:标注的服务项目必须配套提供其他相应服务才能视为获得康复服务,低视力者适配助视器后须提供视功能训练,0—6岁听力残疾儿童适配人工耳蜗或助听器的须提供听觉言语功能训练,0—6岁肢体残疾儿童接受矫治手术后须提供运动及适应训练和必要的辅助器具。


附件5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补助申请审批表

(   年度)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身份证号

 

残疾人证号

(持证必填)

 

残疾类别

视力□听力□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可多选)

残疾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未定级□

家庭住址

 

监护人姓名

 

联系电话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家庭经济困难

户口

类别

□农业户

□非农业户

享受医疗保险

情况

□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享受医疗救助    □享受其他保险    □无医疗保险

康复需求项目

 

 

(附评估机构出具的“康复需求评估意见”)

残疾人或监护人申请

 

申请人:

年   月   日

社区(村)委会

意见

 

审核人:

公  章

年   月   日

乡镇(街道)

政府意见

 

审核人:

公  章

年   月   日

县(市、区)

残联审批意见

 

审核人:

公  章

年   月  日

??????????

填表说明:1. 此表由残疾人或其监护人填写,经社区康复协调员逐级审核上报至县(市、区)残联,由县(市、区)审批并留存。

2. “康复需求项目栏依据评估机构出具的康复需求评估意见填写。评估机构出具的康复需求评估意见须加盖评估机构公章。


附件6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卡

 

正面: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卡

 

姓名:       

 

身份证号或残疾人证号:

 

 

背面:

 

 

康复服务项目:                            

定点康复机构:                            

                                          

补贴方式:全额补助□   定额补助□

 

**县残疾人联合会(盖章)


附件7

残疾人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情况汇总表

(     )年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地、州、盟)       县(市、区)       乡镇(街道)       社区(村)

序号

姓名

性别

家庭住址

身份证号

(必填)

残疾人证号

联系电话

康复需求

情况

康复服务情况

得到康复服务项目

康复服务机构名称

1

 

 

 

 

 

 

有□无□

 

 

2

 

 

 

 

 

 

有□无□

 

 

3

 

 

 

 

 

 

有□无□

 

 

4

 

 

 

 

 

 

有□无□

 

 

5

 

 

 

 

 

 

有□无□

 

 

6

 

 

 

 

 

 

有□无□

 

 

7

 

 

 

 

 

 

有□无□

 

 

8

 

 

 

 

 

 

有□无□

 

 

9

 

 

 

 

 

 

有□无□

 

 

10

 

 

 

 

 

 

有□无□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注:1. 此表由社区康复协调员填写。

2. “得到康复服务项目依照《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手册》附表1“康复服务目录填写。项目如下:

视力残疾:

盲人:白内障复明手术、盲杖及其他辅助器具、盲人定向行走及适应训练、中途盲者支持性服务。

低视力者:助视器适配及服务、视功能训练。

听力残疾:

0—6岁儿童:0—6岁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及服务、0—6岁听力残疾儿童助听器适配及服务、0—6岁听力残疾儿童听觉言语功能训练、0—6岁听力残疾儿童家长支持性服务。

7—17岁儿童:7—17岁听力残疾儿童助听器适配及适应训练、7—17岁听力儿童家长支持性服务。

成人:成人听力残疾助听器适配及适应训练。

肢体残疾:

0—6岁儿童:0—6岁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0—6岁肢体残疾儿童假肢适配及服务、0—6岁肢体残疾儿童矫形器适配及服务、0—6岁肢体残疾儿童其他辅助器具适配及服务、0—6岁肢体残疾儿童运动及适应训练、0—6岁肢体残疾儿童家长支持性服务。

7—17岁儿童及成人:7—17岁肢体残疾儿童及成人假肢适配及服务、7—17岁肢体残疾儿童及成人矫形器适配及服务、7—17岁肢体残疾儿童及成人其他辅助器具适配及服务、7—17岁肢体残疾儿童及成人康复治疗及训练、7—17岁重度肢体残疾儿童及成年重度肢体残疾人支持性服务。

智力残疾:

0—6岁儿童:0—6岁智力残疾儿童认知及适应训练、0—6岁智力残疾儿童家长支持性服务。

7—17岁儿童及成人:7—17岁智力残疾儿童及成人认知及适应训练、7—17岁重度智力残疾儿童及成年重度智力残疾人支持性服务。

精神残疾:

0—6岁孤独症儿童:0—6岁孤独症儿童沟通及适应训练、0—6岁孤独症儿童家长支持性服务。

7—17岁孤独症儿童:7—17岁孤独症儿童沟通及适应训练、7—17岁孤独症儿童家长支持性服务。

成人:成年精神残疾人精神疾病治疗、成年精神残疾人精神障碍作业疗法训练、成年精神残疾人支持性服务。

3. 此表一式两份,每年定期填写后一份逐级上报至县(市、区)残联,一份由社区康复协调员留存。

 




主办:隆安县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隆安县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  内容审核和发布:隆安县残疾人联合会
桂ICP备11001999号    桂公网安备 45012302000010号          故障反馈、删帖、纠错投诉,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2014.08.05_FZ 广西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