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6月,全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共受理反映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信访件33件,排查问题线索98条,立案84件,结案2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5人,其他处理1人,问责4人。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立党纪案2件。
一、层层传导压力,压实“两个责任”。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专项治理办公室,确保全县专项治理工作有效开展。制定并严格执行工作例会、工作月报、线索排查、直查直办、通报曝光和联动协同机制等“六项制度”。持续严格“早提醒、常扯袖”约谈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或者有轻微违纪行为的党员干部开展“一对一”约谈,及时纠正,避免小问题衍生成大错误。
二、强化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综合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宣传载体抓好专项治理工作治理内容、举报方式、典型案例等宣传通报,提高民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截至6月30日,全县范围内主干道、主要路段、交通路口及集贸市场、车站、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醒目地点都设置和悬挂、张贴或喷绘宣传标语1700多条,大型宣传牌36块,宣传挂图2800份,印发致全县广大群众的一封信25000份,村居委气象预警大喇叭定期进行广播。同时,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先后对4批11起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并将通报文件张贴到村(社区)一级,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强化案件的震慑效果。
三、持续精准发力,从严监督执纪。在全县131个村(社区)全部设立更新阳光信访举报公开栏,通过隆安纪检监察网、公众微信号“隆安清风”、各单位公告栏等向社会公布治理内容、举报方式,激发群众监督、举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关与信访、巡察机构、检察、公安、民政、财政、审计、扶贫等单位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问题,移送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紧盯主体责任落实、职能部门履职、干部工作作风、资金项目使用管理和监督责任落实强化日常监管,重点查处和纠正责任弱化、监管泛化、工作落实虚化、权力异化、监督执纪软化等问题,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将治理党员干部涉黑涉恶腐败问题作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一项重点工作,坚决惩治涉黑涉恶腐败问题,坚决打掉黑恶势力“保护伞”,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为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四、抓好徐令义副书记调研督导指出问题和区、市督导督查反馈问题的整改。对照徐令义副书记调研督导广西时指出的6方面17个问题,举一反三,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专题学习房灵敏书记在百色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例会上的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自治区专项办督导组、市纪委督查组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以整改成效确保治理成效。县四家班子及其成员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与其他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