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之道》首映礼在京举行 传播稻作文化
365365体育投注 www.yandiaomoju.com 2016-01-11 00:00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黄菁菁
【字体: |  打印 | 收藏

纪录片《稻之道》首映礼现场。 广西新闻网记者黄菁菁 摄


《稻之道》首映礼现场播放了该纪录片的宣传片。 广西新闻网记者黄菁菁 摄


各界嘉宾共祝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稻之道》顺利播出。 广西新闻网记者黄菁菁 摄

  广西新闻网北京1月8日讯(记者 黄菁菁)1月8日,大型人文纪录片《稻之道》首映礼在北京举行。该片以近半篇幅展现了以壮侗民族为代表的稻作民族珍贵文化遗存和自然景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广西的稻作文化风貌,也直面了稻作文化遗存保护的难题。

  该记录片摄制历时3年,由《稻之源》、《稻之神》、《稻之田》、《稻之人》、《稻之味》和《稻之恒》6集构成,拍摄地点遍布中国各稻产区和日本、印度、泰国等地。以稻作文化为中心,从生物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等角度,全面展示了稻米起源和发展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深刻影响,展现了中国现代水稻科研和生产发展进程与成就。

  据了解,这部全面反映稻作文化的纪录片全片画面唯美、叙事典雅,历史与现实交织呈现。集纳了世界主要稻作产区的人文景观,采访了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印度水稻之父”萨瓦米纳森在内的70多位水稻农业科学家、人文学者和与稻米息息相关的普通人。

  据介绍,该纪录片涵盖了广西与稻作有关的重要人文、自然景观,较充分地展现出广西在稻作文化起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独特贡献,同时也直面了稻作文化遗存保护的难题。“摄制组在广西摄制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广西的活态文化保存得很好。也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唤起人们对稻谷、农人、科学家的感恩之情。”《稻之道》制片人表示。

  近年来,我县古稻作文明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新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大石铲文化遗址,发现了一批与大石铲稻作文化有关的牙璋、玉戈、玉琮、玉龙等高等级的王族礼器。特别是发现了一批与大石铲文化相同时期的骆越古文字石器、玉器、骨器等文物,还挖掘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稻神祭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丰富的古稻作文化遗产都充分证明壮族先民古骆越人在6000年前的大石铲文化时期就创造了灿烂的古稻作文明,跨入了文明的门坎。这一稻作文明在原生性、典型性、丰厚性等方面都堪称为稻作文明的圣地。

  1月5日-10日,该片于每晚22:00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







主办:隆安县人民政府,电话:0771-6522133。承办:隆安县发展改革和科学技术局,电话:0771-6526366
桂ICP备11001999号    桂公网安备 45012302000010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501230001         故障反馈、删帖、纠错投诉,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2014.08.05_FZ   广西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