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2月13日,隆安县城和平解放。撤销中共隆安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共隆安县委员会;撤销隆安县民主政府,成立隆安县人民政府。
12月16日,七十四团,县独立大队和县第二独立大队300多人,分三路从那朗、杨湾、安良围歼逃窜至雁江的国民党平治县县长周竑、县自卫总队副总队长黄积强所部(400多人枪),俘敌5名,缴获步枪20多支,驳壳枪1支。周、黄往果德逃遁。
12月23日凌晨。解放军四五四团三营的200多人,于宠杭维(马村与定江村交界处)与妄图逃窜的国民党广西第十一行政区(武鸣)保支队保四团及国民党第五十八军残部共1000多人遭遇,双方激战。后敌败退,从方村向古潭、振义方向逃遁。
12月24日,县委会举办第一期农村干部训练班,学员100人,学习15天。后编为秋征支前工作队,分赴各乡征粮。
12月26日,国民党广西省第十一行政区保安队副司令韦毅于万承县龙会村遭解放军七十四团伏击后,被迫率残部500多人到隆安县城向解放军投降。
1950年
2月5日,全县设4个区17个乡。
2月,县人、原国民党平治县县长周竑在乔建组织“中国人民反共救国军”。
5月15日,丁当乡乡长陈建国、丁当街农会代表藤英华、莫桂康、桂万璧等人,在定坤村遭土匪杀害。
5月21日,县人民政府在南圩召开公审大会,枪决隆安大恶霸王晓东。
6月30日,那重乡李先华、那桐乡卢义等匪部数百人攻打第三区公所(那桐)。抢劫公粮6万多公斤,杀害同仁村农会干部、会员等4人。
6月,县人、原“国大”代表任敏组织土匪武装,自命为“反共援国军”第一支队司令。
7月3日黄昏,周竑、李先华匪部800余人攻驻乔建街的区工作队,区委书记刘恩春率15名队员据守两座楼房,打死土匪1名。次日,工作队撒回南圩。
7月26日,周竑、李先华、宋邦隆匪部攻打第一区上罗兴屯,打死农会正、副主任及群众等人,拉走妇女40多名(轮奸12名后全部放回),抢劫耕牛129头、衣物数十担,烧毁炮台1座、民房4间。
7月,成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9月26日,“反共求国军陆军第一方面军副司令兼广西省主席”雷哨空,在屏维乡(今屏山)召开匪大队长以上会议,统一土匪组织番号。周竑、任敏、李先华等分别为“支队司令”。
10月,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
11月10日夜,人民解放军四二大队七九二连和县大队、民兵共300多人,分三路围歼百朝圩任敏匪巢,毙匪30多人,俘匪支队副司令甘永昭以下145人,缴获长短枪100多支。
11月29日下午二时许,雷哨空、周竑、李先华、任敏等股匪2000多人,包围南圩。攻打第一区公所,区干部、区中队、武工队和民兵100多人坚决抗击。次日,人民解放军四二大队赶到解围,一区公所人员撒到县城。
同月29日夜,解放军四二大队一个连和第四区(小林)中队、民兵共300多人,从丁当急行军到大林村,围歼林秀桐、林合义匪部,击毙土匪40人,俘匪166人,缴获长短枪180多支。解放军牺牲3人,负伤2人。
1951年
3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二一九师六五五、六五六两个团共2000余人抵达,协助隆安县全面剿匪。
3月18日,全县除解放、敏阳两乡外,各乡群众在乡政府集中食宿,实行封村、封路、封山,全面、彻底搜查土匪,历时半个月。
3月24日,剿匪部队在下邓村一岩洞活捉匪首雷哨空。30日于乔建公判枪决。
3月27日,剿匪部队在下邓村附近山洞里活捉匪首李先华。30日于乔建公判枪决。
3月29日,乔建乡福何村民兵配合剿匪部队搜山,于村后山洞击毙匪首周竑。
3月31日,廷罗村民兵配合剿匪部队搜山,活捉匪第十七纵队司今韦高振。
3月,架设隆安经扶绥至南宁长途电话线。
4月,开始重点反霸清匪,至4月25日,有5个乡7个村召开斗争恶霸大会,处决大恶霸12名。
5月21日,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
6月20日,隆安县抗美援朝分会成立。各区、村也分别成立抗美援朝支会。
6月23日,在东安村的一个山洞里活捉匪首任敏(后任匪死于狱中)。
6月26日,农村青年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至7月4日,全县报名参军的青年共545人,经批准入伍的有150人。
6月26日,县、区分别成立清匪治安委员会,发动群众依期剿清境内潜散土匪。至6月底,剿匪斗争胜利结束。全县共剿灭土匪8008人,其中分队长以上大小匪首1476人。
7月,邕宁县的那龙、坛洛两区划归隆安县管辖。12月5日,复划归邕宁。
8月,隆安县留德乡潭劳、三多、新安、旧秾4村街划归平果县管辖。
12月6日,县委在大同乡陆蒙、陆发和三宝乡龙旭、福正、良郡等5村进行减租退押试点。后铺开,至1952年5月下旬结束。
同年下半年,隆安县工会成立。
1952年
1月9日,全县开展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1月30日,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
2月25日,召开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贯彻《婚姻法》,此后至1985年,共召开6次妇女代表大会。
5月21日,县领导带领270名干部,赴中共祟左地委集中搞“三反”运动。7月22日结束。
8月3日,县委在三宝、万朗两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历时3个月。
9月,渌水江引水灌溉工程动工兴建,上民工2.3万人。1953年5月1日竣工通水。
11月21日,成立县土地委员会。
11月25日,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县铺开,历时两个半月。
11月,县培训首批新法接生员。是年全县采用新法接生婴孩218人。
1953年
1月,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开始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2月27日,迸行土地改革复查工作。4月3日结束。
2月,全县开展《婚姻法》宣传月活动。
3月,全县各乡均建立民兵队部,参加民兵组织共6314人,其中基干民兵1310人。
4月1日,第六区俭安乡古植屯划归武鸣县管辖。
4月5日,镇都县(今天等县)都结区划归隆安县管辖。
4月15日,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
4月,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常年互助组 --乔建乡旧乔街陆怀兰互助组成立,入组农户5户,劳动力12人。
8月9日,成立县选举委员会。
秋,在私营工商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1954年1月23日结束。
11月,全县执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同年,全县进行查田定产。
1954年
1月27日,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乔建乡旧乔街建立,社长陆忠新,入社农户23户。
3月25日,县第一次劳动模范大会在县城召开。
4月16日下午4时20分,英敏乡东兴屯发生火灾,毁房58间,死、伤各1人。
6月25日,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隆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此后至1985年共召开7次团代会。
8月,县工商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此后至1988年共召开5次工商联代表大会。
9月1日,实行棉布统购统销政策。
10月9日,开始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3月完成。
同年,广西省内河局组织疏河队,对右江隆安河段进行疏浚。
1955年
1月6日至8日,全县分20个站培训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社骨干。至11月底,建成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460个。
7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工资制,废除供给制。
7月,隆安县兴建第一个地方国营工业企业 那桐陶瓷厂。